banner
CG艺术实验室

CG艺术实验室

数字艺术 / 视觉设计 / 技术分享 / 知识管理
tg_channel
facebook
x
github
bilibili
zhihu
email

至今我不知道

每次做點不同風格的東西,都要按別人的要求,或自己的構想,去找很多參考。

這些參考大多都是圖像,有現代的,有古代的,唯一的相同之處是它們來自非常原始的某種理念,代表的是特定時代下一小撮兒人對世界和自己的解讀。
今天早已是個圖像(視頻也是運動的圖像)時代,同時遮蔽人去思考的尤其是只言片語的概念。在屏幕上讀到只言片語,就可以那麼輕鬆的去和自己的生活做對應。或許是信息獲取的方式和渠道太方便了,造成人觀看信息的行為非常輕率。

知道的越多,不等於做的決策和行為,以及產生的結果,越有穿透力。

我們今天了解一個作品的內容,都會提前先給它找好一個抽屜,這個抽屜上貼著豐富的標籤,寫著這事兒誰做的,什麼時候做的,在哪裡做的,用了什麼方法來做。這些被稱為知識背景。

在這樣必須具有哪怕只有一點點知識背景的前提下,人才會繼續從感覺層面理解那個內容。如果直接去感覺,人通常是不會放心自己的感覺的。

比如,你會因為一個電影或遊戲,開始愛聽原來並不感興趣的音樂。

接受信息的時候,知識背景當然還是要有的,但最終還是會回到純粹的感覺層面。難處理的地方是,如何把這兩種狀態切換自如。

比方說聽音樂,音樂本身有類型,流派,年代,作曲家... 這些都是知識背景,當你認為自己被一首音樂旋律或歌詞打動的時候,自然會順著這些知識背景標籤去尋找相似的音樂。軟體的推薦算法也會把這個作為參考,去猜你下一首想聽什麼。

可是,除了歌詞和旋律(其實我認為旋律包含了歌詞,小時候不懂英語,不影響我喜歡林肯公園),我覺得還有一樣打動人的東西就是樂器本身的聲音質地,這是純粹的感覺層面,我相信偉大的作品最終也會讓人恢復到純粹感覺層面,純粹到你無法描述,最多分享給朋友讓他也試試看,在純粹的感覺裡,會完全忘記自己以前知道的那些東西。因為這個感覺太新了,新到突破你的認知,新到你看不懂卻大受震撼。

這種感受也很難說到底是作品給你帶來的,還是你自己帶來的。能確定的是它們同時在這個時空裡生成,變化,湮滅。我確信,如果作品帶來的感受是一,我自己產生的部分也是一,在當時,一加一肯定大於二。

還多出來的那些是什麼,至今我不知道。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