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叫了这么久 CG 藝術實驗室 的名字,卻很少談論 CG 藝術方面的創作經驗和心得。乾脆開一個系列文章,不談論過多具體的操作技巧,技巧網上有的是,主要是聊一聊我對這門藝術創作的體會和理解。
這個系列面對的是對數字藝術創作感興趣但不知如何是好的新手朋友,內行可以不看,對於內行來說基本都屬於廢話。
寫下來的內容,必須得傳遞有根據的結論。
我是一個寫作上的新手,輸出的內容也是面對數字藝術創作的業餘新手。那么對於我這個新手來說,是有必要說一些 “人盡皆知的廢話” 的。因為我沒辦法了解每一個讀者的信息量和知識儲備,情緒控制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我想這也是為什麼職業作家總是從若干個角度闡述同一個問題的原因,也是他們總是要舉若干個例子證明自己觀點的原因。
點線面的威力#
我在數字藝術創作這條路上摸索了將近十年,並沒有靠它獲得什麼值得一提的名望或金錢,全憑興趣和熱愛驅動著,獲得的更多是對本職工作的滋補。因為有本職工作,我的創作頻率可以說是低的離譜,十年裡也就出了 30 幅左右的作品。但儘管是這樣低產出的程度,儘管沒有任何所謂的爆款(我反而慶幸),在這期間也引發了很多有趣的事。
因為有這些作品,為我吸引到了審美相近的客戶,反而談成了別的生意,至今也是如此;
因為有這些作品,我得以出國留學,並作為第一個中國人(我導師是這麼說的),獲得了泰國年度最佳藝術研究獎;
甚至,在寫論文的期間,還被老外買走了一張。可以說是我目前人生中最意外的一筆收入。
我從未想過要用這些畫去賺錢,這些是屬於我的藝術,畫出來已經是能免费看的了。我只是想留下點東西,讓自己覺得沒有浪費這次活著的機會,給自己有交代。
在學習和創作這些看似匪夷所思,不知所云,毫無用處的作品過程中,我漸漸發現它對我的工作和生活影響如此之大。
就像喬布斯 2005 年的演講中說的那樣:
Again, you can't connect the dots looking forward; you can only connect them looking backwards. So you have to trust that the dots will somehow connect in your future. You have to trust in something - your gut, destiny, life, karma, whatever. This approach has never let me down, and i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 in my life.
我給翻譯一下:
再次強調,沒人可以未卜先知,事與事間的因和果,往往只在回首時顯現。你得相信,因和果會在未來生活中聯繫起來。人總要有些信仰才行,直覺也好,命運也罷,因果輪回,不管什麼,去相信因與果的聯繫,會給你信心去跟從自己的意願,哪怕離經叛道,也絕不止步,只有這樣,才能有所成就。
是的,只有當你回顧過去的時候,才能發現這些看似無用的行為慢慢有了奇蹟一樣的聯繫,以及這些行為連在一起所發揮出的威力。
其中還發生個有趣事,我居然發現自己非常尊敬的一位設計師 Matthew Encina 也總結出了同樣的規律,他還做了一張手寫海報。在如今烏煙瘴氣的網上,能發現素不相識的同道中人,真的很欣慰。
什麼是數字藝術#
在開始之前,新手有必要先弄明白什麼是數字藝術。不去百度搜答案,只談我自己的理解。
我最開始以為,用手繪板畫的畫,用 3DMax 渲染出的一張圖,做一段三維動畫,就叫數字藝術,讀書時學的就是這些。
工作之後接觸了電視,VR 電影,潮玩,音樂節,虛擬偶像,平面廣告,服裝設計,首飾設計,App 開發等各行各業,我發現這些也是數字藝術。
再到現在,我認為發個朋友圈,也是數字藝術。
凡是用數字技術在創作作品,用這樣的作品在表達自己的思想,都算數字藝術。
目前技術發展這麼快,實際上,對於感興趣的外行來說門檻只會越來越低,我想對於老手,門檻是在不斷變高的。
萬事開頭難,如何開始呢?
在做好準備之前,直接開始。
其實就像發朋友圈一樣簡單#
創作,客觀上看本身並不難,是人的潛意識覺得它難。
所有人都有的兩種意識層面,表層的主觀意識與潛意識。
如果你覺得一件事情很簡單,你的潛意識就覺得很簡單,那麼潛意識力量向前,主觀意識也向前。兩者合力自然非常大,所以學習和做事的時候,就真的感到很簡單,甚至還會認為自己沒怎麼努力,更多的是運氣好。
如果你覺得一件事情很難(不是怕麻煩,麻煩對應的是複雜,複雜不等於難),雖然你的主觀意識是向前的,但是你的潛意識接受了很難這個觀念,潛意識的力量一旦強於主觀意識,它就會逃避痛苦,合力自然是向後的。這也可以解釋人生中你做過的任何一個決策。
不妨回想一下你學習任何一門技能的經歷。最好是你本身就感興趣的技能,大到工作後的柴米油鹽金融理財,小到上學時同桌教你怎麼轉筆,都可以。回想你是如何從開始到學會,再到熟練掌握它們的。自信的源頭就藏在這些大大小小的經歷中。然後回到現在,如果說到你正在做的一份工作,已經能賺到錢了,大部分人都首先會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這件事。
以畫畫來說,畫的基本單位是筆,每一筆的成功就是一次階段性的小成功,只是第一筆 99% 是不成功的。
自信就是建立在這一次次的階段性小的成功上。
可是,為什麼再次面對一個新的領域時,依然會產生懷疑?
答案很簡單 **,**
- 沒有目標
- 沒有準確的目標。
如果是選一份 offer,開一家公司,管理一個團隊,完成一個大型商業項目,目標是別人定的,明確且可執行。而藝術創作最開始面對的是一張空白畫布,或一個虛無的三維窗口。
我自己是遇到了兩種情況。
第一種是毫無頭緒。我是畫個人?還是怪物?還是風景?還是建築?Absolutely no idea.
現在如果我遇到這種情況,我會任意選個顏色,隨機畫一個形狀。然後看這個形狀像個什麼,再繼續。這是我給自己發明的一個方法,放到第二篇《形狀與剪影》再聊。
第二種情況,可能腦子裡已經有了畫面,但過去的經驗在腦子裡告訴自己,太難了,我這水平肯定做不到。這就是沒有確切的目標,也是為什麼學畫畫的時候,第一步是臨摹。你說寫生?學徒階段的寫生在我看來也是臨摹。臨摹的目標是準確的,如何量化創作的目標?
這時我們不妨往後退一步離遠一點看,如今的數字藝術早已不僅僅局限於用手繪板畫畫了。廣義上,就連發一條朋友圈寫個微博,也算數字藝術創作的。只要是人在表達自己的思想,就屬於藝術,不限任何傳播媒介。從拍照 P 圖到打字發布的時候,誰會懷疑自己的文案和自拍不好嗎?(當然不排除有人完全靠這支撐自信,偏題,不做討論)把朋友圈發出來的時候,你甚至是迷之自信的,藝術創作在最開始的階段,是需要一點這種迷之自信。
注意,在這種迷之自信下,並不是像發朋友圈一樣,你笃定認為會得到點讚和正面評價。那是來自外界的,很快就會被遺忘,靠不住。你真的相信自己可以,根本不需要從外界獲得一絲一毫的支持。
什麼是準確的目標?量化。
勾線就是完成勾線,上色就是完成上色,刻畫細節就是刻畫細節。完成任何一步,完成任何一個角色,一棵樹,一片雲,中的任何一個步驟,就是確切的目標。做好一步,就做下一步,重複這個過程。
自信就是建立在這一次次的階段性小的成功上。
我閒著沒事兒的時候,愛看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家的作品,說實話更多只是積累審美和欣賞,大師的東西學不來。能學到東西的地方反而是一些國外的論壇,那裡氛圍真的很好。這些論壇是一個個一線職業精英與業餘新手並存的圈子,有經驗的藝術家會毫無保留分享自己的見解,只要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都會給予答復。國內的一般要先交學費上課。
最重要的一點是,只要題材不觸犯他人,無論基礎多麼薄弱,都有人敢發出來給大家看,提出自己的困惑,讓所有人提建議。甚至,敢報價賣錢,就像擺個自己的小地攤一樣。這種幾乎最大限度的包容環境,我在國內只在零幾年發現過,現在幾乎沒有這樣的環境和平台。充斥著審美趨同的作品和課程引流廣告,如果你發現有,可以告訴我,感激不盡。
不存在真正的重新開始#
我非常喜歡當年在 QQ 群裡一位職業選手發了一張畫之後講的:
“不改到面目全非,不好意思發出來。”
在創作上,我始終認為,想清楚創作什麼比想清楚怎麼創作,更要緊一些。
開始動筆之後,新手很快會遇到另外兩個困難。
- 水平沒到,確實做不出預期的效果
- 做出了預期的效果,結果發現這並不是自己想畫的內容
第一個看起來沒招,只能多練習。但別忘了這是數字藝術,已經不需要全憑 “手上功夫” 了。很多看似無解的問題,其實在軟件裡點一個按鈕,調一個參數就可以搞定。只需要善用搜索引擎,去知道那個按鈕和參數在哪裡。或者可以用另一個軟件來實現,甚至是 AI。(如果你對 AI 來輔助創作有所排斥,我想這篇《梵高那種水平的畫家會被 AI 淘汰嗎?》 能夠幫到你)
例如,線總是畫不直,用 Procreat 画一笔别动,等一会儿,线就自动变直了;PS 里配合 Shift 也可以画出直线,甚至还有防抖画笔功能,各种对称功能,手段非常多。
再例如,找不到好看的配色,用一张好看的照片,高斯模糊之后,叠加在草图上,移动旋转缩放这张照片,马上就有无数优秀的配色方案冒出来,根本不需要自己闷头挨个尝试;
再再例如,脸型画不准,可以用液化变形工具来直接 “捏” 出准确的形状。五官比例画不对,几秒钟就可以调整过来。
有人认为这些是作弊偷懒的手段,不是的。
縱然這些技術或許會掩蓋一些繪畫基本功的不足,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節約了時間。繪畫基本功當然還是要有一些,只是早已沒有傳統繪畫時代那麼重要了。傳統繪畫裡,提倡手上功夫的過硬,除去為了畫得更準確,也一樣是為了節約時間。只是技術所限,必須如此。
撤回,分層,叠加,复制,滤镜,导入 3D 模型…… 這是數字技術的天生優勢。
麻煩的反而是第二種困難。是那些已經做到一半,技術層面並無致命問題的作品,很可能會突然發現(可能是自己發現的,也可能是別人指出來的)作品內容已經偏離了主題,不是最初要表達的想法。要修正,必須需要巨量的返工修正甚至重畫。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就算用再先進的技術也無法修補,畢竟偏離了最初的核心方向。
這特別像那個經典段子講的,掏錢買票看電影,看了一半覺得這是一個爛片,走還是不走?
大部分人是不會走的。但是我認為對於創作來說還有點不一樣。電影是別人拍的,你做不了什麼可以讓體驗更好。創作是自己主導的,除了放棄還有修正的可能,哪怕收起來不看了也行,起碼不要丟掉。
數字技術創作的產物,養成歸檔而不是刪除的習慣至關重要。
我也碰到過這樣的經歷。
在創作 SCP - 華夏系列 第一張時,到了上圖第五張準備細化的階段,我才意識到畫面裡的隱喻象徵物出了問題,而且是大面積的。這時必須大刀闊斧的推翻自己付出的心血,無論畫的形狀多麼好看,只能狠下心另存一個版本,繼續耐心修改。
電影裡經常能看到一個人在寫東西,總是苦惱寫不好,然後直接把紙揉成團扔了。我覺得重新拿一張紙,還不如好好面對當前這一張。很多新手經常會忽略這些 “歷史版本” 的價值。
事實是,創作中不存在真正的重新開始,也不會結束,只會被放棄。
看起來是重新面對的一個新的畫布,實際上之後每一個行動都融合了你覺得已經被刪除掉的經驗和記憶。對於一個結果不可預測的事情,能做的只有在達到目標的路上不斷修正方向。即使你把它扔在一邊,從中吸取的教訓也會滲透到下一步裡,如果有教訓的話。
業餘選手更應該去分享#
作為一個新手,肯定是業餘的,其實到現在我也是個業餘選手。
任何領域裡,業餘選手幾乎是任何領域裡數量最多的群體。人都害怕自己被看出來是業餘的,但是業餘有業餘的優勢,我敢說在創作上業餘選手的自由度永遠是最高的。因為他們已經有一定的興趣和能力,同時遠遠沒到自己實力的天花板。而且在創作上更容易做出劍走偏鋒的事兒,有更多的可能性。
業餘選手會用他們能拿到手的任何工具,去嘗試表達自己的想法。尤其在數字時代,你不必是一個專家,你不必富有,你不必出名,你不必有華麗的學歷和巨頭公司的職業背景。在網上,每個人都有能力貢獻一些價值。
因此,業餘選手不僅需要創作上的自信和勇氣,更應該敢於把自己的作品、思路、幕後,哪怕只是個草圖,做了一個小的實驗,都可以曬出來。即便不是公開,也可以分享給自己信任的朋友。最終的成品確實是要給人看的,可是很多新手朋友會覺得,自己沒別的什麼東西值得分享。這就好比在說 “我的作品說明了一切”。
事實是,作品不會說明一切。大部分人真的很懶,我在做自己的网站时在后台就发现了一个数据。只要在主站外发布的文章开头或结尾,放上一个主站链接。那几天主站的访问量会明显升高。没有加这个链接,依然平淡。
展示豐富的作品背景信息,和展示作品本身一樣重要。
由於職業原因,我有個愛好是喜歡收集電影原聲配樂。如果這些音樂在沒看過電影的時候第一次聽,我大概率會划走。因為很多原聲音樂的名字都是編號,除非音樂本身素質過硬。實際上,大多數情況正好相反,是先看了片子講的故事,然後馬上去搜哪裡有它的背景音樂。這個時候,故事反而成為了背景音樂的背景信息。
** 人是懶惰的,更是好奇的。** 人們想要知道知道事物從何而來,它們是如何被製造出來的。你在談論自己作品的時候,會對別人如何感受以及他們如何理解作品產生巨大的影響。並且,這影響通常在你的意料之外。
就在上個月,我在 Discord 上認識了一位來自德國的醫學院學生。一切只因為我在論壇裡分享了自己的繪畫倍速視頻,對於職業視頻創作者,這可以說是個簡陋的視頻。人家看到了,覺得有用。就加了好友,開始聊天。結果聊著聊著發現她居然同時也是一位剛起步的 youtuber ,給我分享很多更適合國外媒體發展的建議,比如怎樣優化標題封面,標籤,關鍵詞,拍攝和配音等等。無論畫畫還是做視頻,我們都是業餘選手,但這就是分享帶來的意外價值。
最後,別人對作品的感受以及他們如何理解你的工作,自然會影響他們的評價。相信我,就算你只畫了逼真的一筐雞蛋。如果你什麼都不說,也一樣有人不明白你在表達什麼。大概率高手會認為這是一張練習,其他業餘選手大概率會認為你在炫耀。
在 Austin Kleon 的《Show your work》一書裡,原文是這麼說的:
Words matter. Artists love to trot out the tired line, “My work speaks for itself,” but the truth is, our work doesn’t speak for itself. Human beings want to know where things came from, how they were made, and who made them. The stories you tell about the work you do have a huge effect on how people feel and what they understand about your work, and how people feel and what they understand about your work effects how they value it.
我也正在修正自己的方向。
嘗試搭建一個網站,放上自己的文字、畫作、幕後花絮。
嘗試把自己接觸過每個領域裡的畢生所學匯聚在一起,看看能碰撞出什麼新鮮玩意兒。
嘗試用更高質量的輸出,去倒逼自己輸入更高質量的原料。
嘗試去規劃在不同平台,發布不同的內容,了解每個平台的遊戲規則。
嘗試去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和他們談論記錄和分享創作過程的價值。
嘗試擁抱一切可能性。
小結#
讀到這裡,我想你應該發現了。我沒把信心與勇氣分開來說,不僅在創作上,生活中幾乎任何事上,信心和勇氣同時存在,相互影響。下一篇,我們來談談另一個新發現 ——“形狀與剪影”。